公益

国家测绘地信局发布京津冀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结果,大气污染加重

  9月16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6日发布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结果。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153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区面积平均每十年同比增长超过50%,同时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明显。


2013年京津冀重点大气颗粒物PM2.5浓度分布图

      城区总面积十年增半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4年1月启动实施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主要对该地区城市空间扩展、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分布、植被覆盖、地表沉降和地壳稳定性等进行监测。

  城市空间扩展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153个县级以上城市(县、市、区)1990年、2002年、2013年的城区总面积分别为1651、2484、3747平方千米,平均每十年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增长最快的5个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为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增长最快的5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三河市、涿州市、迁安市、滦南县、静海县。全区1990年至2013年城区扩展占用耕地1138平方千米、占用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815平方千米,分别占比54%、39%。

       太行燕山东南污染重

  对京津冀地区PM10和PM2.5等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分布的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排放企业2013年达3.8万余家,是2007年的2.25倍,主要为煤炭采矿、水泥建材和钢铁冶炼企业;京津冀地区扬尘地表面积2013年比2007年增加了1253平方千米,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建筑工地,其次是堆放物和露天采掘场。2007年至2013年京津冀地区受扬尘地表和工业企业污染源影响的范围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以太行山—燕山山脉为界,东南部污染严重,西北部较轻,且高污染地区主要为污染企业、人口密集的平原和市中心区。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说,综合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明显,尽管该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趋好,但仍然形成了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两个重污染带。城市空间扩展明显,以中心城区向外围的“组团”式扩展为主。地壳整体较为稳定,但在主要沉降区、断裂周边变化较大。平原地区地表沉降呈现三地沉降漏斗连接成片的趋势。

  专家表示,监测数据及时填补了京津冀地区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空白,为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大气环境治理等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 再烧五十年?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煤”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矿生产国和消费者,每年燃烧的煤数量大约是全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医学杂志《柳叶刀》最先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每年因为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的人口有 120 万。 [详细]

  • 环保公益诉讼亟待突破取证难困局

    环境公益诉讼这6个字最近很火,细究起来,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相关。可一旦与每个人相关的事上升至法律,就显得复杂而深奥。就算它被写进了史上最严环保法里,仍然面临许多未知,因其特殊的专业性及复杂性,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一一破解。 空气污染杀死葡萄 一种名 [详细]

  • 大数据:21世纪的淘金热也是新污染源

    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信息技术的环境成本,可不是虚拟的。来听听法国IT专家Jean-MarcPierson和LaurentLefvre如何解读大数据的污染性。 贸易、金融、卫生、交通、文化、科学大数据无所不在,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代表21世纪的石油。 每天,大数据产业的版图不断扩张 [详细]

  • 中国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国家卫计委将绘全国癌症地图

    针对2017年要实现的行动目标,《行动计划》对卫生计生、发改委等16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其中提到国家卫计委要定期发布癌症相关信息,系统整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编绘全国癌症地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