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30份地图和图表让你看透中国


     中国人口十分之巨大

  30 charts and maps that explain China today
  【华盛顿邮报】30份地图和图表让你看透中国

  中国主席习对美国的访问催生了大量介绍中国权威的文章。现在我们把这些一起放在Wonkblog制成一个长篇报导。
  But maybe you prefer not to read so many words, and just look at pictures instead. If that's the case, here are 30 charts and maps that will explain China today.

  但是也许你不喜欢读很多单词,只喜欢看图片。如果是这样,这里有30份图表和地图,直观地解释今天的中国。(编者注,这些图片与说明来自华盛顿邮报,观点可能有失偏颇,只是提供一个外国媒体观察中国的视角,转发下列图片和文字,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敬请了解。)

  上面第一张图是由马克斯Galka Metrocosm提供的地图有助于证明这一点。在这张地图中,每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大小的比例与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相匹配。可以看到,中国和印度都已经大规模臃肿,而美国则显得瘦小许多。事实上,中国许多省的人口相当于德国、菲律宾和泰国整个国家的人口。


  以汉语母语的人比任何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人都多。

  上面的图表,由《华盛顿邮报》的 Noack里克和拉萨罗Gamio提供 ,展示了全球人口以语言为标准的划分格局。同样的,你可以看到为这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汉语(包括所有方言,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语言,见下文)比印度-乌尔都语、英语,阿拉伯语或西班牙语有些更多的母语使用者。

  中国比你想象的更加多样化。

  中国之外的人很可能会想不到的一件事是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很多中国人都同属一个民族,汉族,几乎每个人在学校都学习国语,普通话。但是对于很多在中国不同地区成长的人来说他们各自讲的语言是无法互相沟通的——和欧洲各国的语言不尽相同的情况相似,其差异甚至还更加之大。

  食物也十分丰富多样!

  大多数中国餐馆在美国推销自己是“北京”或“四川/重庆"美食,但是那只是中国拥有许多美味的菜肴的各省其中的两个省份。在下面的图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程序分析食谱的数据库。他们根据不同地域的菜系绘制了下面的分类地图。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因为你知道中国有多大,你可能不会对其巨大的城市规模感到惊讶。上面的图表是世界银行统计的全球城市人口和土地大小表。

  这份报告把位于华南珠毗邻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当作为一个城市,因为它认为在此地区所有的中心城市是一齐连同运转的。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比第二东京更大,上海排第三。

  中国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更平等的地方。

  中国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使5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也是联合国能完成所设置的如此多千禧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原因。

  上面的图表,来自马克斯拱形门世界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左右世界各地的财富分配方式。

  纵轴显示每百万人数,横轴显示每人每年收入。红色的线条代表的1820年全球收入分布。红线的峰值,表示在1820年大约有2.5亿人每年收入500美元。

  蓝线显示的是1970年的收入分配。你可以看到世界上财富更多了,人口也更加稠密,但世界又明显地分为富裕发达国家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到2000年,这条线已经上升了,展示一个更富裕、更平等的世界。

  它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重心”

  上面的地图,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表现了地球的世界“经济重心",有点复杂,但是研究者基本上是加权每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来进行估计,然后使用这些权重计算近似的世界经济重心。

  中心的地图显示,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并且全球经济中心稳定在中东地区,直到大约公元1500,由于工业革命,重心转向了欧洲,然后转向北美。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亚惊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 ,伴随着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迅速将此重心拽回到它的起源处。到2025年,世界经济中心将与公元1000年一样处于东边,尽管实质上会大幅往北偏移。

  现在中国人大体构成了全球中产阶级

  我们通常不认为世界上有中产阶级,但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候选人。中国人赚的比印度、非洲和亚太等国家的人多但比欧洲和美国的少,如上图所示,此图表来自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发布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十等份的全球财富分配分解图,或每10%的世界财富分配。

  中国的经济崛起是正在回归历史常态

  美国人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但许多中国人有着更长的历史记忆。在过去2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长远的历史。中国的立场是,在20世纪的相对衰落只是其历史长河中的一次畸变,而在接下来的数千年中国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上面的图表表明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占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国经济。

  中国已经富裕了很多,但他们仍然不如美国人富裕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领导人解除私营企业的限制以及对外开放,造就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收入增长。自1980年以来,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了超过45倍。在2000年,美国人平均收入是中国人的13倍,而在1980年,这一差异为42倍。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但中国仍远未赶上美国人。上面的图表显示,2013年美国人均年收入超过中国的四倍的,分别是53000美元和11885美元。(这是基于购买力等价得出的结论,实际上这使得较贫穷的国家显得相对更加富裕了,因为这种算法使较贫穷国家算出的的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成本降低了)。

  中国的财富分布

  大部分的财富——以及国家新晋的百万富翁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中国内地仍有数亿人是贫困农民。

  上面的地图显示,中国的财富十分集中。深蓝色显示的地区是沿海的北方城市北京和天津,还有在中间的上海。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是内地居民的三倍以上。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是美国的两倍

  中国是比你想的更加信息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中国全国有近6.18亿互联网用户在线——是美国的近两倍。其中有五亿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

  一些美国人比其他人更担心中国

  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美国人非常担心中国的网络攻击,还有其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以及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尽管实际上,美联储拥有比中国和日本更多的美国国债。而不同政党忧心中国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共和党就比民主党更关心来自中国的威胁,佩尤全球的调查显示如上。

  中国的军事开支不断增长,但美国仍然比中国花费更多的钱在军事上

  上面的图表,改编自《华尔街日报》,展示了2013年不同国家军事预算,当时美国国防部和其他美国安全机构花了大约5820亿美元。尽管被迫削减军事预算,但相比于其他有着更少军费开支的国家仍是一笔不小的钱,超过中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印度、德国、沙特阿拉伯、韩国、和巴西共的总和。(也就是说,有些国家是美国的盟国,如果没有美军的保护,他们就将要花费更多的钱用于军事开支)。

  中国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损失

  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并且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此同时对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造成了冲击。从事制造业工作的美国人的比例从1980年代末的13%以上猛降至到2007年的8.4%,原因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增加,来自中国的进口剧增,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供的此图表可以做出说明。

  但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快速消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上涨,所有土地、能源和其它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这意味着在中国制造产品将越来越昂贵。大多数这些工作不会回到美国(尽管有一些)——最终这些就业会流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和墨西哥。

  从波士顿咨询集团提供的如下图表显示了中国和俄罗斯在制造业上的竞争是如何变化的。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提供的信息,即使调整了生产力,中国制造业的工资也在过去的十年内上升了187%。工业用电成本增长了66%,天然气成本上涨了138%。与此同时,美国的工资只增长了27%,而天然气成本下降了25%。

  但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快速消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上涨,所有土地、能源和其它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这意味着在中国制造产品将越来越昂贵。大多数这些工作不会回到美国(尽管有一些)——最终这些就业会流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和墨西哥。

  从波士顿咨询集团提供的如下图表显示了中国和俄罗斯在制造业上的竞争是如何变化的。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提供的信息,即使调整了生产力,中国制造业的工资也在过去的十年内上升了187%。工业用电成本增长了66%,天然气成本上涨了138%。与此同时,美国的工资只增长了27%,而天然气成本下降了25%。

  中国正在加大在美国的投资

  在1980年代和2000年代之间,美国投入大量的直接外资投资进入中国,但投资很大程度上只向中国一个方向移动。直到最近几年,中国才开始反哺,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中国公司开始出国寻找新产品,新市场和有才华的员工。

  根据一个非盈利性的,研究中美关系的全国委员会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的报告,中国企业从2000年至2014年花了近460亿美元在美国从事并购活动,大部分并购发生在过去的五年里。根据这份中国在美国国会选区的商业投资水平地图显示,在2000年和2014年之间商业投资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差异明显,这是地方上设置的投资目标和部分地区对中国投资者的成功吸引所造成的差异。

  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吞噬全球的资源

  中国正在通过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来重塑整个世界!为了满足工厂的生产以及建设新的道路和城市。中国有着约一半的全球铝、铜、镍、钢铁和混凝土消耗量,这使它成为诸如澳大利亚和巴西这样资源丰富国家的主要客户。

  中国正在收集世界各地的土地——美国也是如此

  中国正在收集世界各地的土地——美国也是如此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截止至2012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着国际土地买卖的记录,根据他们的报告,联合国的195个国家中的126个有国际土地买卖行为。但这种贸易只有几个主要玩家,即中国、英国和美国。

  下面的地图显示了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在国外购买和租赁土地的状况。国家参与国际购买土地的状况用灰色或黄色的阴影所示,国家出售较多土地则被显示为红色。圆越大,表示其有着越多土地交易伙伴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国际土地交易者,从33个国家购买土地,但卖出的只有3个。美国紧随其后,从28个国家购买土地和销售土地给3个别的国家,英国第三,买了来自30个国家的土地。

  但中国经济似乎有一个问题——它过度依赖于投资

  经济学家从三个主要因素看待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出口,其消费(普通人和政府购买的所有商品和服务),以及投资(包括钱花在工厂和房子的投资)。当你比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这三个因素,你就会发现中国的经济开始变得很不同寻常。

  中国的GDP更多地来自于投资,比现代任何一个国家的都要多,甚至包括那些和中国一样迅速工业化的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展示了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来自于消费的增长的更低。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好的,但更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他们认为中国注入了太多的钱做投资,这种做法只会制造房地产泡沫和在工厂产生过剩的产能。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敦促中国要“再平衡”——经济模式转向更多地依赖于消费而不是投资。中国必须解除一系列诸如鼓励投资,提供廉价的融资和资源价格的政策,以实现再平衡。

  这导致了令人担忧的债务规模

  近年来中国的巨额投资造成归政府,银行、企业和家庭所有的债务的规模膨胀到282%。这些债务负担远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有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或者加拿大。来自麦肯锡公司的图表显示。其中的一些借贷可能永远无法被偿还了。

  近一半的债务绑定在房地产市场上

  房地产开发是近年来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现在也造成了巨大的债务规模。然而房地产产业再三地创造财富奇迹,刺激了一些开发商和金融家承担风险去开发不必要的项目,包括一些所谓的缩小版巴黎和微版曼哈顿。

  麦肯锡估计,不包括金融部门,几乎一半的中国的债务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房地产相关,约9万亿美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分散,有超过89000小房地产开发商贡献了约1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

  剩下的大部分债务都是在地方政府的手中

  中国的省、市、县实际上很多都是债台高筑,而不像联邦政府那样。自2007年以来,地方政府用巨额投资支撑起了其增长率。为了融资,他们推出了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称为LGFVs。中国地方政府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是禁止借贷的,所以他们绕过这个限制,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中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非法资金流动的来源

  全球金融诚信地图显示,中国位列榜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资金来源,其次是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在2012年流出了2500亿美元的非法资金,这其中包括洗钱资金,毒品,黑幕交易,和逃税收入。

  全球碳计划的这些图表通过不同的方式,可视化了谁应对生产和遏制二氧化碳排放负责。

  第一个图,它分解了自1870年以来各个国家和大陆的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突显显示了美国和欧洲对碳排放的巨大历史作用,当时中国的碳排放量只是一个小数量。第二个图表表示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其排放量仍在快速增长。最后一个图提供了另一个观点:尽管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其人均排放量仍不到美国的一半。

  中国的煤消耗量差不多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中国排放如此多的温室气体,这是一条线索。因为中国有着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缺乏其他能源,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自2000年以来,中国占据了全球29亿吨煤炭需求增长中的82%,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提供了上面的图表。图表显示中国现在的煤炭消耗占全球煤炭消耗量的47% ,需求几乎高达整个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 2015年,百度地图还缺点啥?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哪一张互联网地图最受欢迎?答案在不久前揭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 中,百度地图成为了最大的“明星”。在手机地图用户市场份额中,百度地图以63.7%的占比遥遥领先,居于首位。 [详细]

  • 互联网+政策地图全景大搜索

    近期,《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导意见》正式公布,各界都在密集解读此文件。与此同时,各地早已紧锣密鼓地为地方性“互联网+”行动计划鸣锣开道。比如福建、江西、江苏、广东、四川、湖南、河南等,而上海、重庆、海南等地在近几个月内更是密集与互联网龙头企业签 [详细]

  • 无人驾驶汽车真的能够取代人类?

    2015年年中,谷歌,特斯拉,美国航空航天局,尼桑日产,福特等多家汽车制造商都在筹划相关项目,同时关于苹果将跻身于该竞争中的传言也流传已久。那么,这一技术究竟进展如何? [详细]

  • 德系三巨头罕见联手 意在何为?

    虽然Here地图已被收购,但是目前该业务还继续为其之前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部分汽车厂商,SAP、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宝马、奥迪和戴姆勒也已经宣布,Here地图业务将对所有公司开放,并将继续保持中立服务,希望厂商之间能够加强合作,促进地图技术的继续 [详细]

标签云

here地图    Uber    gis    地图    OpenScales    环保    谷歌地图    辐射    OpenLayers    反中微子排放        NASA    虚拟现实    大疆    癌症   
百度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