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gis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03-07-16
  • 发帖数15951
  • QQ
  • 铜币25345枚
  • 威望15368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 GIS帝国居民
  • 帝国沙发管家
  • GIS帝国明星
  • GIS帝国铁杆
阅读:3131回复:4

科技要为群众服务——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11-29 19:53
<P >在科技界,李德仁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全省唯一的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多年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委员会主席。在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杰出贡献。在以他为首的科学家团体的努力下,中国测绘科学与美、德并驾齐驱,保持着世界的前沿水平。<p></p></P>
<P >  李德仁的声名与成就同辉。<p></p></P>
<P  align=center><B>让百姓享受高科技<p></p></B></P>
<P >66岁的李德仁思维敏捷缜密,精力过人,他的日程总安排得满满当当。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刚陪相关领导观摩了武汉市江汉区新近投入试运行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受完记者的采访,他又赶去给上党课的学生们讲话。接着,赶晚上的火车去北京,为实现他的“数字城市”设想而奔走。<p></p></P>
<P >  采访中,李院士耐心地给大家介绍“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这个体系就是将江汉区辖区33.43平方公里,划分为1003个网格状的单元,以13条街道和114个社区为基本框架,形成一张全新的电子网格地图。在网格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小到一个窨井盖、一盏路灯,都有自己的“身份”代码。在李院士构建的网格化管理系统内,共收纳了约10万个部件,分别按其地理坐标定位在电子网格地图上。各类城市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事件,如污水漫溢、无证行医举报、社区居民求助等,按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中“四到社区”的内容,被划分为4大类、28小类、134个事件,并预先明确处理该事项的责任部门、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编成代码输入系统程序。“我们招聘了500个下岗职工作为督察员”,每人配备一部类似于带摄像头和基站定位功能手机的“城管通”。监督员分成两班,每天早7时至晚9时,骑统一标志的自行车,着统一服装,在责任区不间断巡查。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则派人值守在电脑旁,随时等候指挥中心的指令。<p></p></P>
<P >  监督员一旦发现违章搭建、暴露垃圾、占道经营等各种异常现象,当即拍摄现场图片,发送到监督中心,监督中心立案后,迅速传递到区级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输入涉案部件、事件代码,根据系统程序中的预先规定,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前往处理,这些以前至少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的流程,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可解决。<p></p></P>
<P >  结合专职监督员和市民投诉,网格化管理系统还专门设置程序,向各责任部门“施压”。每一个处理单下发后,电子地图上的定位点所在就会亮绿灯,离规定办理时限不到24小时转为黄灯,超期仍未完成的亮红灯,严重超期的变成黑色。各部门处理问题的效率在地图上一目了然。“这样一来,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问题都在里面了,政府解决起来也便捷得多”。李院士显然对这个项目很满意。“让老百姓享受高科技。”是这位党员科学家的追求。他打比方说:“一个卫星每天要花费100万元,不用就浪费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高科技,为老百姓服务”。<p></p></P>
<P >  李德仁研制的可视电话让在两地无法见面的人可以看着对方通话,一了相思之苦;开发的视频会议系统能提高办事效率。在他眼里,“搞科研就是要想着为政府、老百姓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p></p></P>
<P  align=center><B>学生是我最满意的成就<p></p></B></P>
<P >  从事科研工作数十年,李德仁有着“耀眼”的成就:1982年,他首创的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该成果获1988年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奖———“汉莎航空测量奖”。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也要用李德仁的理论来校正自己的航测平差系统。<p></p></P>
<P >  上个世纪90年代,李德仁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空中三角测量、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多媒体通信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共有十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其中,“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1999年,李德仁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p></p></P>
<P >  他的“摄影测量与非摄影测量的联合平差程序”解决了在地理环境恶劣地区进行航空测量的大难题,这种方法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惯性导航相结合,已成为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他主持完成的“GPS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的试验研究”,使野外工作量减少了90%,节约费用70%,并大大缩短了成图期。他的多项研究引发航空遥感新的技术革命,为数字中国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P>
<P >  他在将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领导研制的“吉奥之星”GIS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GIS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保证了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成为国外同类产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我国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奠定了基础,已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国土、测绘、国防、电力、市政、交通、水利、林业、海洋等行业和领域。他研制的我国首套“移动道路测量系统”,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革命性的高科技产品”,现已经在全世界推广。<p></p></P>
<P >  然而,当记者问及最满意的成就时,李德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人,学生是我最满意的成就。”他说,科学是要发展的,而培养出人才,才能够使科学得以传承和发展。<p></p></P>
<P >  回国20年来,他独立或与人合作,指导博士后6名,培养博士生80名、硕士生60多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单杰和瞿京生,“跨世纪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全国百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龚健雅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指导的博士,所作的学位论文分别入选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本人成为全国第一个4次获得指导奖的博导。“李老师总是能够让我们接触到世界前沿的科技,并且尽量创造条件,为我们争取课题”,“我们选择博士论文的切入点很难,李老师对每届10个博士研究的方向都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李老师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要敢于对权威质疑”……谈起李德仁,他的学生们有说不完的感激。<p></p></P>
<P >李德仁对带博士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要尽快把学生带到科技的最前沿,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要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到国际上有影响的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宣读,在全球开放的环境中培养人才。他说,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指导博士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教书是教师的天职,教授就应该为学生讲课”,在这一点上,身为院士的李德仁毫不含糊。教育科研工作这么多,李德仁除了带博士生以外,还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由他和另外4名院士、5名专家给一年级本科生讲授的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是武汉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p></p></P>
喜欢0 评分0
GIS麦田守望者,期待与您交流。
huangzuowei1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3-12-22
  • 发帖数862
  • QQ102995869
  • 铜币2229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1楼#
发布于:2006-04-09 14:36
6756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liuyh999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6-04-08
  • 发帖数1
  • QQ
  • 铜币108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2楼#
发布于:2006-04-08 10:06
<P>以前不太清楚</P>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huangzuowei1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3-12-22
  • 发帖数862
  • QQ102995869
  • 铜币2229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3楼#
发布于:2005-12-15 10:33
有这么厉害没?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patriot918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5-11-29
  • 发帖数7
  • QQ
  • 铜币123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4楼#
发布于:2005-11-30 11:09
<P>除陈述彭老先生外的另一个大牛!</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