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出"水十条"硬招:按治理优劣给城市排名
日前,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5 年4月17日9时30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做客中国政府网,就《行动计划》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谈到如何落实“水十 条”时,吴舜泽表示,水十条”里面有很多硬招、实招,参考治理大气污染的例子,在质量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排名,排前十个城市和后十个污染的城市,这个影 响特别大,无论党政领导还是社会公众都能第一时间了解这个情况。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
网友就问到如何在法 律框架内实施的问题,他说类似的行动计划我们之前好像也听到过,但是效果不明显,那么在新常态保障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来做,这些 确实是网友非常关心的。 那我们再看网友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的法律法规,比如之前出台的“大气十条”和“新环保法”,那么现在的 “水十条”和它们相比,在环保理念和治理手段上有哪些“变”和“不变”?
吴舜泽:
“大气十条”和“新环保法”的出台实施应该 说为我们“水十条”的出台和实施创造了比较好的基础,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说“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严格管控排污行为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在 “大气十条”实施的时候我们还没出“新环保法”,“水十条”在实施过程中也借鉴了“大气十条”中行之有效的东西。比如“大气十条”和“水十条”都有一个特 征就是我刚刚讲的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抓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环境保护的问题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问题,涉及到很多部委。 在我印象中,“水十条”的出台大概征求了三十几个部委的意见,这个涉及面是很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水十条”要把一条一条都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去。落实了 部门责任也能解决刚刚网友讲的抓实施、抓执行的问题。 “大气十条”还有一个信息公开的做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气十条”实施过程中把PM2.5的监测信息向全社会第一时间公开,这也是好的做法。
其实“水十条”里面有很多硬招、实招,在我们工作过程中这些好点子,有突破性的举措有些是借鉴,有些是移植,有些是地方试点我们归纳总 结出来的,有些是国际成功经验,还有一些是科研成果的总结,所以在“水十条”的研究编制过程中我们开了很多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对我们的 研究转化都起了很好的效果。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城市排名,“大气十条”有一个很突出的亮点,就是在质量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排名,排前十 个城市和后十个污染的城市,这个影响特别大,无论党政领导还是社会公众都能第一时间了解这个情况。所以在研究“水十条”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 论。“水十条”实施过程中环境治理的排名难度要远远大于空气质量的排名,但是我们考虑到这个排名坚持下去也会起到好的作用。所以我们反复研究决定要把城市 排名在“水十条”中坚持下去。
任正非:六点美国印象让我心酸
本文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前往美国考察后的一篇散记。整个考察期间,任正非耳濡目染了美国优美的环境、领先的教育、超然的人性、发达的科技、先进的管理、真实的文化;并深感美国人踏实、认真、专一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值得每一个 [详细]
浙江金华“遥感+执法”新模式 全面阻击污染车辆
为改善空气质量,金华市首创《黄标车联合整治暨机动车路检执法行动方案》,推出了“环保遥感监测+交警路面执法”的“新模式”,并根据“分路段分类定期执法”的思路开展了“遥感+执法”专项行动。 [详细]
环保部为公益诉讼开“绿灯” 公众望参与污染调查
环保公众参与将获得保障。 4月13日,环保部就组织编制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意见稿明确划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包括: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 [详细]
环保公益诉讼亟待突破取证难困局
环境公益诉讼这6个字最近很火,细究起来,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相关。可一旦与每个人相关的事上升至法律,就显得复杂而深奥。就算它被写进了史上最严环保法里,仍然面临许多未知,因其特殊的专业性及复杂性,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一一破解。 空气污染杀死葡萄 一种名 [详细]